第(3/3)页 “小苗帮忙选的,师伯你喜欢就好了。”周至笑道。 “喜欢喜欢,谢谢小苗,谢谢肘子。”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唐代初年,许敬宗等人曾经奏请批准把《切韵》里的窄韵和音近的邻韵合并使用。宋景佑初年,贾昌朝也奏请“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玉海》)。 《集韵》这部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的“集大成”,以及“琐碎”。 说它“集大成”,是因为它所用的韵部和北宋另一部韵书《广韵》完全一样的,不过在独用和通用的规定上,按照贾昌朝的建议做了部分修订,但大体总集和子集是差不多一样的。 而《广韵》又是在隋代《切韵》之上的增广,也就是说,《集韵》成书的年代虽然中原官话语音已经与唐代官话语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也最大程度记录了当时的“古音”。 换句话说,《集韵》其实是还是一部宋代人讲唐代韵律的书,而对于已经变化了的语言习惯,做了部分调整合并而已。 而所谓的“琐碎”,是后世学问家对宋代学者习惯的蔑称,认为宋人记录东西过于的细致琐碎,以至于留下的资料浩繁冗杂,一般人很难从中分清主次,提取纲目,导致学习困难。 不过作为现代人的周至却不怕这个毛病,由计算机辅助,再复杂细致都不怕,反过来,却是其余朝代的文史资料失于“简练”,导致研究唐明两朝的东西,比如商业物价之类,都不得不从宋代资料里取法了。 《集韵》也具备这样的“时代特征”。 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收字很多,而收入的这些字当中,异体字又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集韵》都将之收进来,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