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辜振铎所依据的曹楝亭本,其实是来自于“毛抄本”,而“毛抄本”又是来源于潭州本,中间经历了宋元清三代交迭,还因为一些禁忌经历过“粉涂”,因此在后来又引来研究文字的专家们的讨论和猜测。 此后清代《集韵》刻本,就均出自曹楝亭本了。 现在周至带回了与金州本和潭州本同时代,且没有因为誊抄发生篡误的明州“刊本”,在研究小组里引发了不小的哄动。 所谓的“刊本”,就是经过当时官方认可,准许刊行流传的“正本”,是《集韵》目前最接近北宋刊本原著,可信度最高的一个本子,价值远远超过了曹本。 辜振铎当前要做的事情,就是需要重新以明州刊本为基础,将以前的工作重新再来一遍。 本来都已经准备递交成果的工作小组,现在再次忙到飞起,主要就是因为这个。 不过见到周至的时候,老师伯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相反还倍感侥幸和高兴:“还是你师祖祖说得对,学术不怕早,出书不怕晚,看,这部就是证明?要是我们的成果已经交上去,想要国家再次以你这明州刊本为底本,重启《集韵》的校勘工作那可就难了……” “在更早的北宋庆历本估计是不大可能出现了,所以这就已经基本是我们能够搞到的最早的刊本了,从权威性来讲,这也是官方认证的目前唯一的全本。”周至有些得意,对着老师伯拱手:“剩下的,就看老师伯一展妙手了。” “听说你这些古籍一共花了两千多万?东西好是好,就是这也太贵了……” “其实也不算太贵,这里头除了集韵以外,还有宋刻本十种、元刻本四种、明刻本十二种、清刻本二十六种、名家抄稿本二十七种,很多还都是孤本,加上是海外,你别折成人民币算啊,就算三百万美金。” “这部还是两千多万吗?”老师伯现在说起来依然一脸的恐色:“当年国家给我们汉语大辞典,一共拨了五千元……” “那是哪一年的事情了,百废待兴,全国就没有哪里不穷的。对了……”周至让麦小苗从包里取出来一个长方形的包装盒:“这是小苗和我给你带的礼物,一支钢笔。” “哟,这可是好东西啊!派克的。”老师伯一看盒子上的烫金英文:“还是金笔尖?!太奢侈了……” 第(2/3)页